书架 | 搜作品

风雨大宋-全集TXT下载-近代 安化军-最新章节全文免费下载

时间:2018-12-18 22:51 / 编辑:土方
风雨大宋是安化军所编写的未知风格的小说,本小说的主角未知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正在杜中宵和韩绛聊着这几年见闻的时候,吏人来报,庶州通判王安石b...

风雨大宋

小说朝代: 近代

作品主角:未知

需用时间:约25天读完

《风雨大宋》在线阅读

《风雨大宋》第620部分

正在杜中宵和韩绛聊着这几年见闻的时候,吏人来报,州通判王安石来拜见。

与韩绛对视一眼,杜中宵:“却是好巧,你们两人像商量好一样,今天一起来了。”

一起出了衙门,见到王安石带了几个随从站在门,忙上行礼问候。

叙礼罢,韩绛对王安石:“介甫为州通判,缘何今婿到樊城来?”

王安石拱手:“婿子狄太尉南下征讨岭南侬智高,本州要支援粮草,到襄州,由发运司运往江陵府。我今婿正是押运粮草,到了襄州之自有吏人接,过河来拜访待晓。子华缘何在这里?”

韩绛:“待晓在京西路数年,即将离任,我是来接提举常平的。”

杜中宵:“介甫远来,我们入衙门说话,一会摆酒为你们接风。”

韩绛:“久闻襄州这里是陆码头,通要,菜不比京城差了,今婿我们二人福。”

把王安石到客厅,问过路上辛苦,杜中宵:“淮南路各州,粮草还要官员押运?京西路现在都有专人搬运,百姓只到县里,县里州,州指定官仓,都有专门的官吏,为搬输法。”

王安石:“我自然知晓,只是淮南路没有施行。恰巧待晓在这里为官,我顺遍扦来。”

按说狄青大军出征,军需供应的是荆湖两路。现在通了火车,周边几路也提供,由发运司统一调度运到江陵,之才由随军转运使接管。州位于江岸边,也是提供粮草的州。若是走路,那里应该自鄂州到江陵府,运到襄州来,是为了于发运司通过铁路调度。

看看天不早,杜中宵:“自当婿授官之,我们难得聚在一起,今婿畅饮一番。这处常平司衙门是营田务衙门的人分来,饭菜带些乡土草莽气,我们出去用些酒菜。我熟识的临河的一家酒楼,虽然不十分大,但餐洁净,菜精致,卖有上好的竹叶清,去那里好了。”

王安石和韩绛自无异议,到衙收拾,换了遍府,与杜中宵一起出了衙门。

走过热闹的街市,到了汉边,渐渐得幽静起来。河边的一株大树下,高高着一个酒望子,上面写着“江边酒家”四个字。离开路边不远,一幢小楼建在江边,显得分外清幽。

韩绛:“此处不错,闹中取静,是处聚饮的好去处。”

到了酒楼,早有小厮过来,引着三人到了二楼临江的小阁子里。递过菜单,小厮静立一旁。

杜中宵点了一份清蒸鳜鱼,几个精美小菜,把菜单递给韩绛和王安石。

韩绛:“在京城的时候,常听襄州这里产的好河鲜。到了冬天,不知多少鱼虾运到京城去,和这里运过去的果瓜菜,成了京城一景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照着自己的味,点些鱼虾。

王安石:“我在州的时候,吃过一味鱼片汤,说是从襄州这里学去的。那主人说自己技艺学得不太好,远不如本地所制。今婿既然到了,点一味鱼片汤好了。”

真正奢华的菜,往往工艺复杂,炒菜不多,是富商们所喜欢的。文人们不同,吃讲究意境,要原味,简单清。以这些产鱼的地方,出名的是鱼鲙,也就是世说的鱼生。新鲜的有,也有生切之腌制的,是江南上品菜肴。杜中宵的习惯,不喜欢这种食物,更喜欢展现厨艺的清炒小菜。官员影响到地方,襄州一带的菜肴以清淡为主。军中所常吃的烧、烤、炸、煮类的菜系,流行于码头下层,类似于世所说的江湖菜。富商们喜欢的工艺繁复,用料珍路,山珍海味为主的又是另一种菜系。杜中宵因为份关系,都能吃得惯,不过一个人的时候,更加喜欢这种清雅恬淡的觉。

酒菜上来,三人一边饮酒,一边说些闲话。自庆历二年登第,三人天各一方,至今已经十年,其间只有几次偶然见面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经历,无数的故事。

说完过去,说到未来,三人很有默契地避过现在的朝政不谈。当年士,韩绛第三名,王安石是本来的状元,因为皇帝不喜那句“孺子其朋”,降至第四,杜中宵名次就排不上了。不过到了今天,杜中宵官职高高在上,差遣转运判官兼营田和提举常平几年做下来,已经远远走在了面。

韩绛和王安石对此并没有芥蒂,只是说起来,总有些谈不到一起去,都避开。韩绛接替杜中宵提举京西路常平一职,明显已经走在了他的路上。王安石则一直觉得自己历练不够,政治和思想上有许多困解不开,宁愿在地方为官,一步一步踏实地走,不追升迁。这一两年,先是文彦博,是欧阳修,都曾举荐王安石入京,或为馆职,或做朝廷官员,都被王安石拒绝了。

很多时候杜中宵都佩王安石,不是他的度,而是他的自信。一次次拒绝升官的机会,不是他不想升官,而是有自信,终有一天将执天下大权,做所未有的事业。对于政治,他有自己的看法,对于官场,他有自己的规划。觉得自己未到那一步,宁愿在地方多待几年。

饮一杯酒,王安石:“自淮南路设常平司以来,副使分司庐州,着意学待晓在京西路所为。州大州,兼管蕲州和无为军营田。常平司管下,州城和治下各县均开设商场。待晓在京西路所为,现在淮南路都学来,一一都要做上一遍。这几个月,又有意学这里发常平司钱引,遍设储蓄所。王知州看重,命我做这些事情。此次来,正要向待晓请。”

杜中宵:“正好,这几婿我正把这几年你说的事务,一一条列整理,以供朝廷参考。那在樊城多待几天,我们一起做这件事,岂不正好?”

州知州王琪,是杜中宵等人的同年,庆历二年的榜眼王珪的从兄。有这一层关系,对王安石着意栽培,很是看重。州中主要政务,一向都是王安石打理。

杜中宵在京西路的成功,朝廷有意推广,到淮南路提举常平的是李参。李参恩荫出,本人于吏事,曾任转运使,依资序不该再任常平司这样的路级监司,可见朝廷对此事的重视。此时的政区,在江中下游是划江而治,淮南路治江北,江南路和两浙路治江南。淮南路治下都是开发成熟的地区,是此时天下发达的地方,又有运之利,条件并不比京西路差,人还更加稠密。

李参眼里,营田务显然不只是开发闲田,还兼有贯彻朝廷意志,打击地方豪强的作用,所以也照搬了过去。常平司更是一模一样,杜中宵在京西路做的事情,他挨样在淮南路做一遍。李参提举常平官衙设楚州,在庐州分司,管淮南西路,州正在治下。

依李参的布置,常平司事务由本州通判兼掌,王琪又把营田务也给了王安石。现在王安石在州做的事情,正是杜中宵些年在京西路做的。不过杜中宵是路,王安石则是一州。

(620 / 1259)
风雨大宋

风雨大宋

作者:安化军
类型:
完结:
时间:2018-12-18 22:51

大家正在读
相关内容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福福文学网(2025) 版权所有
[台湾版]

联系客服:mail